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宗谱传奇
作者:李坤明  文章来源:  点击数 1515  更新时间:2018/8/24 21:03:35  文章录入:zytfj

缘  起

2010年5月的一天,两位风尘仆仆的老人来到敦厚湾。老人自称是李氏后人,一个叫李有胜,另一个叫李来顺,均来自安庆,早在清康熙四十七年之前,先祖就移居怀宁定居(史称府股)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开始流行修谱,激发了他们思乡之情,这次,他俩受族人委托回故地寻找老谱,以备续谱之用。据族谱记载和传说,祖居祠堂在桐城官埠桥的东河湾。百年来,由于地址的不断的变化,他们经过多方打听,几经辗转才找到这里。

历史上桐城、枞阳本为一县,汉元封五年(前106年),始置枞阳县,唐至德二年(757年),更名为桐城县,新中国建立后一分为二,1959年,枞阳县恢复汉代县名,原西边县境保留为新桐城县。敦厚湾今属枞阳县官桥镇向东村,离官桥街约三里地,背靠黄公山,地处两山夹角,东河湾与敦厚湾口音相近,可能是在口口相传中出现的偏差。有胜、来顺二位宗亲找到当地唯一一位相字辈相丸老先生,说明来意,希望他能主持邀集本地有号召力人士协助续谱。在敦厚湾,他俩看了李氏老祠堂地基,祠堂的遗址上残垣断壁,昭示着这里曾经的兴旺。

接下来,他俩开始寻找家谱。古人云:“谱牒身之本也。”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血脉分布图,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,只有通过家谱追根溯源,才会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。家谱还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文献资料,记录本族重大事件,名人掌故,以及迁徙发展路线图等,刊印量极少,通常收藏在祠堂之中或藏于家族堂心之上,与祖宗牌位并列,唯有族中发生大事或查阅资料,经族长许可,方可打开,平时不得示人。过去文化人不多,别说读过完整的家谱人,就连看到家谱的人也少之又少。凡家族中大的纪事多是通过众人之口,一代一代演绎下来,难免会出现差错。

寻找族谱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。距离上一次重修族谱过去了八十六年了(李氏族谱上修时间是1932年),时间跨越两个朝代,其间又经历了战乱、土改、文化大革命等。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中,族谱作为四旧产物被付之一炬。即使有远见之人,能将族谱偷偷藏匿下来,也是秘不示人的,因此要想寻找到一套完整的家谱真是难上加难。他们经过多方打听,拜访李姓长老,终无一获。正在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,族人李开升说他多年前听一位朋友说,他家里藏有一套谱,只是没有看到过,不知真假,可以去试试。

族谱初现

李开升敦厚湾村民组长,发现族谱线索是缘于他十几年前在外地打工时,和中渡村一个李姓的工友同睡一床,因为是同宗加老乡,彼此之间更加亲切,成了是无话不谈好朋友。一次,俩人在闲聊,从辈分说到家族,说着说着,工友就把家里藏有一套家谱的秘密告诉了李开升。这套家谱原本藏在他的大爹家,他大爹是个文化人,解放前担任过保长,在“唯成分论”的年代里,一直属于管制的对象。文化大革命“破四旧”一开始,大爹怕家谱被红卫兵搜查出来,就偷偷地将家谱转移到他家藏起来,正是老人的英明之举,才让李氏家谱躲过一劫幸存下来。虽然当时只是闲聊,但是李开升一直把这件事默默地记在心里。当日,李开升带着有胜来顺二人,到了当年的工友家。工友不在家,工友老母亲打开家谱,这是家谱密藏后第一次重示人。经过查看,发现这套家谱与他俩所见的家谱有所不同(之前,李有胜收集了部分家谱,因为残缺不全,特地来枞阳寻找老谱),主要表现在世系图的前八个辈分与他们家的辈分不同,要不是有家谱记载,谁也不知道有王李合姓这样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一个属于海公房下,另一个属于王家后人,在八世之前各有家谱,之后重修家谱时王李合为一家。于是他们带着满腹疑虑回去了,说回家找家谱再看看。这次查谱,发现了峡山李氏宗谱原来有两套。此谱为《桐城峡山李原王氏宗谱》,属于王姓万公支下。意外的发现为后来重建李氏宗祠,续修宗谱取到的决定性的作用。

再见家谱

事隔一段时间之后,安庆方面再次来到敦厚湾,在小店里向打店主人打听情况有关祖坟等情况,店主推荐他到官桥街上去找李旺青。

李旺青祖居向东村胡四洼人,现居官桥街道。早年在大队里开拖拉机,门路广,朋友多,对家族的事很关心。来人找到李旺青,把之前寻找祖居祠堂和家谱的事作了介绍,李旺青听后很是激动。他说:自己都六十多岁了,还没有见家谱是什么样子,早年开拖拉机时就四处打听,就是没有一点线索,有机会也去看看家谱是什么样子。

事有凑巧,第二天上午,桐城李承如和李应东父子俩,也是为寻找家谱而来,几经打听找到李旺青。据承如老先生说,他小时候随父亲做清明到过祠堂,至于是哪房哪公支下也不清楚(后经查实,属于海公支下),于是李旺青邀请李应悦老师同行,大家备些礼品,一同前往中渡村李家,查找老谱。李家老太再次打开家谱,由于几十年没有见个阳光,部分纸张受到虫蛀、霉变,封面标签脱落,分不清哪卷是头哪卷是尾,哪卷接哪卷。没看过家谱的人可能不知道,谱牒是用文言文记事,全部文字都是繁体,还有自创字,异体字,通假字等,同名同姓多,没有注释,没有标点,缺少当时的生活背景,不说把谱牒读通读顺,就是把一套家谱顺序理清都不是一件易事。当四十多本家谱高高一摞摆在面前时,李旺青激动又犯愁。据李旺青说,激动的是终于见到梦寐以求的家谱,犯愁的是不知道从何查起,直到上午十一点多了,还是毫无头绪。焦急之际,他对着家谱作了一个揖,祈祷祖宗显灵,许是祖宗真的显灵了,随手拿起一本,一下就把自己的父亲和叔父和祖父的名字找到了,这样也就确定了自己与这套家谱的关系。心想:这就不着急了,等几天来把家谱借回去复印下来。不知主人出于何种考虑,自从旺青查阅过后,家谱再也不肯示人。这套弥足珍贵的家谱再次陷入沉沉的黑暗之中。

重见天日

自从第一眼见到家谱后,家谱就在李旺青的心里生了根,当他再次去借家谱时,却未能如愿。虽然心有不快,但细想之后也就释然了。在文革那个人人自危年代,能把一套完整的族谱保存下来,不仅要有卓越的远见和智慧,更要有非凡的胆识和勇气。现在人家不想外借,也许是有其原因的,不可强求。既然此路不通,只好另辟蹊径了。后来听说人黄华村小胡庄李家友家有一套谱。于是,李旺青连忙雇车赶到小胡庄找到李老先生,老先生人打开谱箱,里面空空如也。原来,他在翻建堂屋的时候,谱箱一直放在外面,本想就是几本书而已,不会有人要的,哪知还是被人偷走了,老先生也是后悔不已。据老先生回忆,他家藏的谱只有八本。

这一年的整个冬天,李旺青都纠结在家谱之中。哪怕有一点线索,不管路途多远,都要亲自去查访,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,事情又回到了起点。转眼间就到了腊月十几,外出打工的人员陆续回家,乡村里飘荡的年味越来越浓。家谱的心愿未了,寝食难安,他觉得愧对祖宗。那天查谱时,李老太叫他们把谱拿走,他后悔当时没有听李老太的话,以致生出许多事端来。就在山重水复之时,忽然想起一个朋友李富华。李富华,原中渡村书记(两村合并后,改为黄华村,仍为书记),想请他出面借谱,碰碰运气。这年的冬天雨雪偏多,天气寒冷,腊月十七那天,李旺青包了一辆出租车,到了黄华村村部,见到了书记李富华,把此行的目的和事情的经过向李书记作了一一介绍。听完李旺青介绍,李书记爽快地答应:“这事包在我身上,我现在就打电话叫他来。”没想到事情出奇的顺利,李老太的大儿子李某(名字不详)接到书记电话,匆匆赶到村部,书记指着坐在旁边的李旺青,“这位是我们本家的长辈,想借你家的谱回去复印一份,印完立即归还,你看可行?”李某连忙说:“行行!”第二天上午,李旺青到了李某家,李夫人说:“这都快过年了,你明年正月十六来。”第二年的正月十六,李旺青四到李某家,终于如愿以偿的借到了全套家谱,一共四十五卷,因为第二十五卷遭到虫蛀,损毁严重没有带回,其余全部带会家。几个月来的辛劳奔波,终于有了结果。

李旺青花了一天的时间,对全套家谱作了整理,除了第二十五卷外,基本完整。家谱是一套完整的系列丛书,如同链条,断了一卷,就无法上接下连。忽然,他想起安庆李有胜曾说过,他们在查找老谱时,发现安庆新洲李应封老先生家有一套《桐城峡山李原王氏宗谱》,因为曾经遭受过水灾,被水浸泡过,现在只剩下四十二本,残缺不全了,还是损毁严重的。于是通过电话联系到李应封的老人。李老先生听说只差第二十五卷,立即查找。真是祖宗有灵,唯有二十五卷完整无缺,一字不少。正月二十二,旺青和儿子开车去安庆新洲借回第二十五卷,至此,峡山李氏族谱总算收集齐全。

李旺青是个办事缜密的人,他在街上找了一家办事认真的复印社,谈好价格,每张五角。每天只复印三卷,早上送去,晚上取回来,逐页校对,以防漏印,重印或字迹模糊不清,装订顺序颠倒等错误。发现不合要求的立马重印重装,确保家谱准确无误。历时半个月,第一套家谱复制成功,听说旺青将家谱完整复印了,尊祖爱族的人都积极去到他家去借回自费复印,复一整套谱一开始复印费是两千元,后来电脑存挡了,复印方便了,降为壹千伍百元一套。复印的份数多了,大大方便了宗亲们查谱问祖。

峡山李氏宗谱的重见天日,也揭开了一段存封的历史,再现了李氏家族的辉煌过去,激励后人奋发向上,为后期建祠续谱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。

后记

为保证史料的真实性,本文以第三人称还原客观事实,再现李氏宗谱重现江湖的曲折历程,正是因为曲折,才更觉珍贵。感谢中渡李老先生家族(名字不详)在动乱年代,甘冒风险,历尽磨难,为李氏家族保存了一套传世宗谱,功莫大焉,后人将会永远铭记。建祠续谱非一人之力,须全体族人同心协力才能完成。在此,感谢所有为重修宗谱付出努力的宗亲朋友。由于时间过去八年之久,有关姓名用字、地址、事件等可能出现讹错,请速告知,以便修改。因为本人水平有限,错误在所难免,请宗亲多多指教,谢谢!

(李旺青口述,李坤明整理)

2018.8.14

李坤明,应字辈,男,1959年生,枞阳县义津镇北圣村人。

电话13955611587邮编246735

邮箱zyyjlkm@163.com 2812049892@qq.com